高頻RFID技術和超高頻RFID技術都是RFID領域的重要技術應用方向。 由於頻段不同,高頻和超高頻RFID技術的應用有顯著差異。 IFAST WORLD RFID從多個維度、多個方面分析了高頻RFID和超高頻RFID技術的區別。
高頻與超高頻RFID技術的差異
一、應用範圍的差異
高頻RFID標籤的典型工作頻率為13.56MHz,一般為被動。 當標籤與讀寫器交換資料時,標籤必須位於讀寫器天線輻射的近場區域內。 高頻標籤的讀取距離一般小於1公尺。 由於高頻標籤可以方便地製成卡片形狀,因此廣泛應用於電子門票、電子身分證、電子鎖防盜(電子遙控門鎖控制器)、小區物業管理、樓宇安防系統等領域。
UHF標籤的工作頻率在860MHz到960MHz之間,可分為兩類:有來源標籤和被動標籤。 工作時,射頻標籤位於讀寫器天線輻射場的遠場區域,標籤與讀寫器之間的耦合方式為電磁耦合。 閱讀器天線輻射場向被動標籤提供射頻能量並喚醒被動標籤。 對應的射頻辨識系統的讀取距離一般大於1米,典型情況為4米至6米,最大可達10公尺以上。 讀寫器天線一般為定向天線,只有在讀寫器天線定向波束範圍內的射頻標籤才能被讀寫。 UHF標籤主要用於鐵路車輛自動識別、貨櫃識別,也可用於道路車輛識別、自動收費系統。
<br style="white -空格:正常;“ />2. 工作特性差異
高頻標籤比超高頻標籤便宜,節省能源,對非金屬物體有較強的穿透力。 工作頻率不受射頻法規限制。 最適合水分含量高的物體,例如水果。
UHF 作用範圍廣數據傳輸速度快,但比較耗能,穿透力較弱,作業區域不應有太多幹擾。 它們適合監控從海港運輸到倉庫的物品。 而且,超高頻系統的價格較高,通常是高頻系統的10倍左右。
< br style="white-space:normal;"/>三、訊號幹擾的差異:
HF 和UHF RFID 系統都非常依賴閱讀器和標籤之間的通訊環境。 然而,高頻技術的近場感應耦合減少了潛在的無線幹擾,使得高頻技術對無線幹擾極為「免疫」。 環境雜訊與電磁幹擾(EMI)。
UHF採用電磁發射原理,因此更容易受到電磁幹擾。 同時,金屬反射訊號,水吸收訊號,這些都會幹擾標籤的正常功能。 雖然一些經過技術改進的UHF標籤(如Gen2)在防止金屬和液體幹擾方面具有出色的性能,但與高頻標籤相比,UHF仍然稍顯遜色,需要採用其他方法來彌補.
四、全球標準的差異
國際標準化組織/國際電工委員會於1999年制定了ISO/IEC, 15693標準,規範了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的實施。 13.56MHz高頻段成為國際科學與醫學(ISM)頻段全世界範圍內都如此。 日本於2002 年12 月同意使用一致的高頻頻率後,其功率水平也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統一。
UHF標準較不統一,不同國家使用的頻率也不盡相同。 歐盟指定的UHF為865~868MHz,美國為902~928MHz,印度為865~867MHz,澳洲為920~926MHz,日本為952~954MHz,中國等國尚未給予適當的UHF。 頻段範圍,處於標準缺失狀態。 上海悅然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長期專注於RFID自動辨識技術的研發與產業應用,致力於協助各產業客戶簡化工作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營運成本,實現企業資訊化發展。
Contact: Adam
Phone: +86 18205991243
E-mail: sale1@rfidlife.cn
Add: 廈門市湖裡區高科技園區987號 -- 桃園市中壢區福州路131號